天津大学李俊杰教授和军事医学研究院王常勇教授对化学程序化水凝胶用于时空调控心脏病理微环境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本文要点:
(1)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持续的缺血事件会诱发产生以缺血缺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基质重塑和纤维瘢痕为特征的病理性微环境。常规的临床治疗方法难以对梗死微环境进行空间靶向和时间响应性调节,导致其心肌修复效果受限。工程化水凝胶是一种化学程序化工具箱,可用于微创定位病理微环境和在不同病理时期进行个性化的反应调节。水凝胶中用于交联相互作用、界面结合和拓扑微结构的化学程序化策略能够针对心肌进行微创植入和原位整合,以增强梗死微环境中的物质交换和信号相互作用。程序化响应型聚合物网络、智能的微/纳米平台和生物治疗线索有助于构建具有精准的靶向功能、时空可控以及能够实现按需反馈的微环境调控水凝胶。
(2)作者在文中总结了心肌梗死微环境的特点以及化学程序化水凝胶用于顺应、整合和调节心脏病理性微环境的相关研究。此外,作者也对用于产氧、抗氧化、抗炎和促血管的化学程序化策略以及用于心脏组织工程的电整合水凝胶进行了综述介绍。
Chaojie Yu. et al. Chemically Programmed Hydrogels for Spatiotemporal Modulation of the Cardiac Pathological Microenvironment. Advanced Materials. 2024
DOI: 10.1002/adma.20240426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40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