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诱导的余辉和放射动力学治疗解决了光学成像和光疗的组织穿透问题。然而,该疗法中使用的无机纳米磷光体具有余辉动力学功能,其限制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治疗效果。近日,南洋理工大学Kanyi Pu、福州大学Jibin Song、山西省人民医院Ruiping Zhang报道了癌症治疗中具有近红外余辉和X射线照射后产生1O2的有机发光体(IDPA)。
本文要点:
1) IDPA的余辉比无机纳米磷光体亮>25.0倍,而1O2的放射动力学比敏化剂高>5.7倍。IDPA的模块化结构可用于开发智能分子探针,该探针仅在癌症生物标志物存在的情况下触发其余辉功能。
2) 因此,该探针能够检测微小肿瘤(0.64 mm),并呈现出极好的对比度(肿瘤与背景的比率为234),并且其可以在低剂量下以分子精度对脑瘤进行肿瘤特异性放射治疗。
Jingsheng Huang et.al Molecular radio afterglow probes for cancer radiodynamic theranostics Nature Materials 2023
DOI: 10.1038/s41563-023-01659-1
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3-01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