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JACS:Cu/Ru接力催化实现丙二烯醇的立体与骨架多样性功能化

全文概要
武汉大学董秀琴和王春江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双金属Cu/Ru接力催化策略,首次实现了外消旋丙二烯醇与α-氟代氮杂芳基乙酰胺/酯的高效、立体发散性转化。该反应通过借氢/迈克尔加成/氢化串联过程,实现了对两个1,4-非相邻立体中心(三级和四级)的独立、近乎绝对控制,可获得全部四种立体异构体。通过调控碱性和反应时间,还可进一步发生逆Claisen/烯烃异构化,生成具有Z/E构型定义的四取代氟代烯烃,实现从同一组底物出发的立体与骨架双重多样性合成。
本文要点
1. 立体控制: 通过组合使用手性Cu(Ph-BPE配体)与手性Ru催化剂,可独立控制迈克尔加成与氢化步骤的立体选择性,高效合成含氮杂芳基/C–F四级中心和三级醇中心的四种非对映异构体(产率高达96%,dr >20:1,ee >99%)。
2. 骨架多样性: 使用Cs₂CO₃为碱时可发生逆Claisen/烯烃异构化,生成Z/E构型可控的四取代氟代烯烃(E/Z比可达9:1,ee 高达99%),实现了从同一组起始物出发的骨架重构。
3. 机理研究: 动力学实验表明迈克尔加成是决速步;氘代标记证实借氢机制;控制实验揭示手性Cu催化剂对重排步骤不可或缺,并提出基于Zimmerman–Traxler模型的立体控制路径。
4. 底物普适性与应用: 反应对多种氮杂芳环(苯并噁唑、苯并噻唑)和芳基/烷基丙二烯醇均适用;产物可进一步转化为手性胺、内酰胺、三唑等生物活性分子,展示了在药物分子合成中的潜力。
电竞投注官网 详情
Kui
Tian, Xiu-Qin Dong, Chun-Jiang Wang. Cu/Ru Relay Catalysis Enables
Functionalization of Allenic Alcohols with Stereodivergence and Skeleton
Diversity, J. Am. Chem. Soc. (2025)
DOI: 10.1021/jacs.5c12469
全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5c12469
版权声明:
本平台根据相关科技华体汇下注平台 电竞投注官网 、教材以及网站编译整理的内容,仅用于对相关科学作品的介绍、评论以及课堂教学或科学研究,不得作为商业用途。